01 鍛煉肌肉
用進廢退是肌細胞的原則,身體不會浪費能量去產生、支持和管理任何對機體沒有貢獻的肌細胞。當肌肉承受規律且適度的壓力和張力時,對身體才有存在意義。所以長時間久坐的人,肌肉會發生改變,不活躍的肌肉開始堆積脂肪,這就是久坐變胖的原因之一。
而行走是一項神經、肌肉、骨骼都要互相配合的運動,需要快速協調大腦和神經的活動,按照順序收縮和放松肌群。人的每條腿至少有10塊肌肉,通過肌腱附著在堅硬的骨骼上。走路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但它調用了全身肌肉。別忘了,心臟也是肌肉,行走期間也會用到它。
※ 推薦走法:走起來就可以
02 提升心肺功能
走路對心肺的好處,除了上文所述,心臟本身是一塊肌肉,肌肉力量上可以得到鍛煉,還有對整體心肺功能的提升。
相比靜止不動,走路時需要更多的氧氣,因此,心臟、肺部和血管的機能會被全面調動起來,進而改善血液循環。快走的方式,強度比散步稍大,運動效果更顯著,它使心率加快,肺活量得到提高。
※ 推薦走法:快走。
03 提升大腦創造力
一個神奇的矛盾:我們伏案學習工作,需要大腦持續不斷提供創造力,而久坐在室內,恰恰無法促進這件事,出去走一走,反而能有效幫助大腦。
從最簡單的層面來說,行走能夠有力促進不同意識狀態之間的切換。在我們提取記憶時,被激活的大腦系統位于海馬體附近,以及許多與它相連的結構——擴展的海馬體。當你處于某個環境中行走、奔跑和尋找方向時,擴展的海馬體也會被激活,這樣的大腦系統支撐兩個相關功能:情景記憶和空間導航。當大腦更多偏遠區域被行走帶動起來,潛意識里未成形的想法也更可能以新的方式,組合起來。
在行走的過程中,你可以與自己對話,與別人大聲交談,或者只聽音樂、有聲書或廣播。與人結伴而行的好處是,可以交流信息,并把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記憶、想法和感受。
一項關于創造力的實驗表明,與坐著的人相比,行走的人產生的想法多了許多倍,輸出持續且穩定。“行走能讓想法自由流動”,并以特有的方式提升創造性認知:不僅有自然環境的刺激,還在大腦不同區域建立遙遠的聯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快走更費力氣,也更需要持久的注意力,以避免自己摔倒和不自覺跑起來,因此,以正常的速度行走,而非快走,對激發創造性思維更有促進作用。
也就是說,當我們苦思冥想已久、思路堵住時,我們應該選擇離開辦公桌,離開電腦屏幕,走動起來,走到戶外環境中去,以便于激活大腦,產生全新的、開拓性、創造性的想法。
※ 推薦走法:以正常速度行走。
04 改善情緒
如果長期呆在室內封閉空間里,同時做著高壓的工作,容易導致壓抑、郁悶等負面情緒。自我療愈的方式很簡單:出去走一走。
目前的實驗和研究都表明,行走和情緒存在正相關。步行也被作為抑郁癥患者的干預手段之一。還有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,缺乏運動與個性的改變有關,而且是變得更糟。低水平的身體活動,會導致人格因素中的開放性、外向性和親和性變差。而即使是最輕微的運動,也會緩和這種負向變化。
而針對改善情緒的步行,更推薦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進行。一項新興研究發現,散步,尤其是在自然環境中有規律地散步,能讓人情緒變得更好。還有研究發現,經過道路兩旁的樹木,這一無意識的接觸自然的行為,可能會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。該研究的實驗結果證明,在家周圍方圓一百米內,栽種樹木的密度越高,抑郁風險越少。
相信你也會有這種體驗,在風和日麗的下午,出門走走,一切都想開了。就算是自然徒步中遇到壞天氣,當時感覺很艱難,但最終也還是收獲了愉悅的心情和滿滿充實感。
※ 推薦走法:在大自然中散步。
除此之外,走路的益處還有許多,例如:
幫助減肥瘦身
強健骨骼,預防骨質疏松
增強免疫力
改善睡眠狀況
幫助控制血糖
……
為了健康,讓我們動起來,走起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