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底了,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——小寒
如果節氣也有關鍵詞,你猜它的是什么?
小寒
諺語說,“小寒時處二三九,天寒地凍冷到抖”,北方更有“小寒勝大寒”一說,所以不用懷疑,小寒的關鍵詞就是「冷」。
天寒地凍的三九時節,咱養生人該如何應對?
養生關鍵詞「防寒補腎」
中醫認為,寒屬極陰之氣,是冬季的特征,主收藏凝滯?!饵S帝內經》就有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的說法,傳統養生應順應時節而動。因此,小寒的養生原則是斂精藏氣,扶元固本,以“防寒補腎”為主。
寒冬防“三高”
低溫天氣下,除了要預防心腦血管問題、呼吸系統疾病等,“三高”人群要警惕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水平的異常變化:
①防血壓波動
氣溫降低易導致血管收縮、血壓波動,高血壓人群要定時監測血壓。如出現頭暈、頭痛、血壓持續飆升等情況,建議及時就醫。
②防血糖變化
天氣寒冷,戶外活動減少,高血糖人群可能因為活動量減少、飲食增加導致血糖上升,要注意定時監測、控制血糖。
③防血脂異常
冬令進補時節,牛羊肉、動物內臟等吃太多,血脂代謝異常的人群容易血脂進一步升高,建議飲食有節,適度進補。
養生有4招
1.睡眠充足
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。
低溫天氣下人體的代謝降低,最直接的養生方法就是早睡晚起。早睡可以養陽、晚起可以養陰,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,滋養臟腑,有助強健體質。
2.“冬練”三九
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,能夠增強身體御寒能力。
可選擇快走、八段錦、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方式。但注意不要在早晨運動,運動時間可在9點以后、下午4點前溫度較高的時間。
3.勤搓手
寒冷的天氣里多搓搓手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,預防感冒,還能使手指更靈活,從而激發大腦活性。在室外多搓手,有助預防凍傷。
4.常艾灸
小寒時節陰氣盛,有些女性素來體虛,如果此時再感寒邪,容易血液運行不暢,導致出現痛經。
艾灸能溫陽散寒、理氣止痛,谷醫堂特色“葫蘆灸”,可多穴位同時施灸,適用于婦女痛經、宮頸炎、風濕、胃痛等,歡迎隨時預約或咨詢。
飲食宜溫補
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,有助于提高身體原動力,以適應嚴冬氣候的變化。羊肉是溫補的佳品,《本草經集注》記載:羊肉入脾、胃、腎經,其性味甘熱,可溫中健脾、補腎壯陽、益氣養血。
另外,肥甘厚膩吃多了,脾胃可能難以消化??梢远嗪群诿?、紅米、白糯米、綠糙米、大黃米5種顏色的粥,有助補腎填精,又可以健脾。